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是首批入驻雄安的四所高校之一,雄安校区选址于雄安新区起步区东北角第五组团,校园总规划用地面积2600亩,校区用地紧邻启动区,地理位置优越,与城市功能可形成良性互动。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更多优秀人才,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一校多区”建设,推动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以优厚待遇诚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
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爱国奉献精神,做“四有”好老师。
2.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恪守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等职业道德规范。
3.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够胜任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4.具有扎实学识,胜任本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
5.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博士学位,并已取得各学习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
6.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或突出成果,具有带领或协助带领本学科引领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能力或配合意识,能带领或支撑团队协同攻关。
7.全职来校工作,工作地点为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
招聘岗位及待遇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支持计划”岗位虚位以待,雄安校区向优秀人才提供不低于海淀校区相应岗位的待遇,并在实验办公空间、科研经费、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予以支持。
卓越百人支持计划一层次
面向引进学界公认的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重点引进两院院士或具备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能够承担学术领军任务,具备带领所在学科进入或保持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
一事一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及支持条件。
卓越百人支持计划二层次
面向引进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重点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或具备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够胜任学术带头人职责,对学科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创造性构想,具备带领所在学科进入或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冲击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
卓越百人支持计划三层次
面向引进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拔尖青年人才,重点引进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或具备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术水平应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发展成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和潜力,具备支撑所在学科进入或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冲击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
海淀校区待遇及工作条件(雄安校区待遇不低于海淀校区):
1.聘期内校发基本年薪:二层次75万元起、三层次65万元起,正常享受学院奖励绩效、科研绩效及其他社会服务收入等,并享有薪酬动态增长机制;
2.提供高端人才周转房租住;
3.安家费100-150万元;
4.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100-500万元,人文社科30-100万元;
5.聘任为博士生导师;
6.在实验办公空间方面予以支持;
7.政策范围内协助解决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
联系方式
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86-10-51683432
邮箱:rczp@bjtu.edu.cn
联系人:于老师 胡老师
应聘方式及注意事项
1.招聘启事常年有效。
2.报名方式:请将个人详细简历、学术代表作全文等材料发至学校招聘邮箱(rczp@bjtu.edu.cn),并注明应聘学院和学科。
3.请确认简历信息及附件材料真实、完整、准确,本次招聘资格审查贯穿全过程,如发现不如实填报个人信息,或不符合应聘条件、聘用条件的情况,取消其应聘及聘用资格,已入校工作的解除合同。
4.后续程序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请确保简历上提供的联系方式畅通有效。
招聘学科
雄安校区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以下简称北交大雄安校区),选址于雄安新区起步区东北角第五组团,校园总规划用地面积2600亩,作为首批入驻雄安的四所高校之一,校区用地紧邻启动区,地理位置优越,与城市功能能形成良性互动。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
校园规划特色
规划着眼于校园整体结构,多区并重,协同发展。传承疏朗开阔、庄重典雅的北方校园空间格局,打造一纵三横、一环四区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东侧沿带状水系展开的“蓝轴”滨水画卷和西侧依 “红果路”编织的“绿轴”共享纽带共同绘就交大新篇章。
1.学科贯通:南北向的校园学术礼仪轴,链接传承、守正与创新的科研中脊串联五大书院空间,贯通学术脉搏、激发师生科研灵感,助力学科融合创新。沿中轴线打造三个标志性建筑,穿过思源广场、知行广场、红果园三大校园记忆空间,以源起、明志、力行、典藏、启航、展望的景观表现形式,串联“校史之镜”、“知行景廊”、“力行之路”、“同行致远石”等节点,叙述历史、走向未来,赓续交大基因。
2.交流畅通:北京交通大学历经双甲子发展,文化悠久、文脉深厚,探索传统书院内涵和现代大学精神融合共生新模式,沿校园绿轴以红果路为纽带,打造系列化的户外读书、思考、交往和辩论场所,以红果的“萌芽、绽放、孕育、成熟” 拟态北交学子的成长历程,鼓励师生跨学科交流,促进文理渗透、专业互补,建设交流畅通的学习生活社区。五大书院空间采用集学、研、文、体、寓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模式,打造以师生为核心,学习研究、生活交流的300米半径生活圈,设置学习中心、文体中心、生活中心等多样功能,打造综合服务设施“三件套”,成为校内全时段沟通平台,激发校园活力。
3.校城融通:北交大雄安校区作为大学园区的城市空间门户,精心绘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校园天际线,设文化、体育、医疗等校城融合设施,筑城市空间地标。规划建设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技术教育与服务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基地,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结合学科特点,规划校园自动驾驶公交系统服务校内通勤,设无人驾驶服务车辆示范区,作为雄安智能交通的展示窗口,使校园活力与城市文化充分交流,以校荣城,以文化人。
4.生态汇通:校园以绿色生态为基底,汇集具有北交大文化特征和雄安新区特色、蓝绿交织的景观系统。围绕校园生态生活共享环,规划一条长达3公里的生态跑道,律动百年交大的青春脉搏。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洼地、运用古典园林营山理水手法建设雄安校区新明湖,通过天佑舞台、“爱知亭”、“笃行舫”、“明德石”等建筑和景观一体化打造新明湖畔“蓝轴”淀泊风光,临水修建校友之家、信号森林、光影列车等感悟场景,展开北交大雄安画卷,激发师生科研灵感。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北京交通大学,历百年发展,迎时代芳华,勇担时代使命,以“思源致远·启航未来”为愿景,秉承学科贯通、交流畅通、校城融通、生态汇通的规划理念,擘画与雄安融合共生、携手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